救人自助 “救”在身边——保卫处开展AED除颤仪培训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应急救护工作,为全校师生的健康教育、救护培训、安全应急和避险体验等提供便利,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守护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浙江省红十字会办公室关于《“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10月20日,学校购置了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一台,并由保卫处组织对各部门安全员、医务室人员、保卫队员等进行了操作专题培训。

本次培训,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适应性、禁忌症、工作原理、操作流程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说明,进一步增强了我校教师应急救护的知识和能力。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放置于8号楼一楼大厅)
知识科普
1. AED是什么?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英文缩写,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等,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判定该病人是否需要电除颤,并且给予电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
2. 什么情况下使用AED?
据了解,猝死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纤维性颤动(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骤停病人早期85%~90%是室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早用AED除颤。如果能在心脏骤停发作后最初的3-5分钟实施治疗,那么生存率可高70%以上,而心肺复苏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猝死病人的最有效抢救手段。
3.AED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