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砺初心 青春奋进担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同上一堂中高职一体化“开学第一课”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深刻理解历史、感悟精神、明确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安排,在新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次课上,面对22、23、24、25级五年一贯制学生,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主题,同上一堂意义深远的中高职一体化思政大课,回望烽火岁月,叩问时代责任。
历史叩问:阅兵盛典中的精神洗礼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承载着民族记忆与荣光的日子,举国瞩目的胜利日阅兵仪式隆重举行。课程伊始,师生们共同回顾了一段来自“九三”胜利日阅兵仪式的震撼画面,屏幕上,三军将士步伐铿锵、新型装备威武列阵、战鹰呼啸翱翔长空,这震撼人心的场景,正是对80年前那场艰苦卓绝伟大胜利的崇高致敬。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前只知抗战胜利,今天才真切感受到这胜利的分量是用无数先烈的生命和钢铁意志铸就的!”这场阅兵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直抵心灵的精神洗礼,无声叩问着每一位师生:“我们在纪念什么?”
精神解码: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
带着思考与感动,师生们在课堂上展开了深入的学习与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纪念日的核心内涵:纪念胜利日,核心在于铭记中华民族在亡国灭种危机中展现的钢铁意志与巨大牺牲——14年浴血奋战,3500多万同胞伤亡,无数先烈用生命铸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我们缅怀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砥柱中流的历史担当,正是党的旗帜凝聚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我们珍爱的,是用鲜血换来的和平阳光,庄严的阅兵式正是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真理的铿锵宣示,是对一切歪曲历史的坚决回击。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不仅体现在铭记历史,更要落实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维护网络清朗空间等具体行动中。
青年作答:在复兴征程中书写答案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最终指向“民族复兴,青年何为”的时代之问。学生们结合自身学习与未来规划,纷纷表达感悟与决心:作为新时代的艺术专业大学生,我们不仅要用鲜活的艺术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当好历史的传播者,更要在日常的学习和服务中,传承那份坚韧不拔、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这堂深刻的“开学第一课”,不仅让中高职学子们对80年前那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有了更真切的认知,更在他们心中深深植下了责任与担当的种子。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魂育人”的重要教育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抗战历史主题的思政大课,让不同学段学生在同一主题下共学、共思、共悟、共进,让伟大抗战精神点燃学生的信仰之光,守正创新推动艺术院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构筑起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坚实阵地。



